穿条纹睡衣的阿盐

“心就是拿来碎的。”

《我的天才女友》:她们一生激越的抗争,是庶民的斗争


HBO新剧《我的天才女友》好到我落泪,裂墙推荐!


>>>《我的天才女友》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风靡全球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该系列以1950年战后的那不勒斯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女孩埃莱娜和莉拉之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爱与友谊、重逢与分离、以及对自我的不断探索与重塑。


     

这次HBO在万众瞩目中将小说搬上荧幕,为了尽可能还原原著,剧组花费100天时间,人工搭建了一个占地215000平方英尺的“那不勒斯”,面试了9000名儿童才挑选出了两位无可挑剔的主角小演员。


最终的成果不负期待,威尼斯电影节试映赢得长达十分钟的起立鼓掌,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十大剧集都是极大的肯定。


我个人而言,这一次对影像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文本。

       

原著1600页的四部曲极其磅礴复杂,文本的特质在于大量的细节营造了更广阔的沉溺空间,但同时也意味更多的模糊地带,就像在神秘瑰丽的海底逡游,偶尔被珍奇景象惊艳,但也常常在幽暗曲折处迷失。


删繁就简的剧集,在高度保持原著格调的基础上,就像有一只从天而降的大手一把拨开周围遍布的蜉蝣,直抵它由冰山、暗礁构成的坚硬内核,锐利逼人,也震慑人心。

       


虽然从书名到简介都非常一目了然是在讲友情,但是自一开始我们就被告知这并不是一段简单美好的女性友谊,甚至整个故事都始于这两位好友之间一场决绝的较量,或者说报复。

    

六十六岁的莉拉突然失踪,不仅将自己的物品一扫而空,就连相册里的照片也一一销毁,似乎决心彻底抹除自己的存在。

     

得知消息的埃莱娜为莉拉过火的行为感到很愤怒——既然莉拉想要消失,她偏偏要将她们一生的故事事无巨细地写出来,让全世界看到。她说,这次我要把事情做绝,看看我们到底谁会赢。

     

于是才有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横跨岁月、跌宕动人的故事。

     

六十年代那不勒斯一个破败不堪的街区,充斥着贫穷、暴力、蒙昧,灰暗混乱的街道上唯一闪现的光不是来自天空,而是仿佛来自大地深处,是一种浑浊、肮脏的光。

      

与此同时,极少数的富人却通过放高利贷、黑道交易敛财,横行无忌、为所欲为。

     

主角埃莱娜和莉拉就出生在这样的地方,两人同样家境贫寒,从小生活在父权的巨大阴影之下。不同的是埃莱娜乖巧漂亮,认真努力,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

     

而莉拉虽然拥有超凡的智力,可以自学拉丁语,知道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但是她野性难驯,刚硬暴烈,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怒睁着一双黑眼睛,紧握拳头,仿佛做好准备随时向全世界开战。


    

一身反骨的莉拉对于闭塞保守的街区,就像微积分之于高中生,是超纲且迷人的存在。人们远离她、嫌恶她、甚至惧怕她,但是更多时候也不自觉地被她的危险吸引,就好像望向漆黑的旷野上唯一的光。

    

一向循规蹈矩的埃莱娜不由自主地跟随莉拉的步伐,总觉得只要她紧紧地跟在莉拉的身后,总有一天可以摆脱她跛脚、斜眼的母亲,她底下、丢脸的出身。

   

她们联手将男孩们砸过来的石头,狠狠砸回去;她们合买一本《小妇人》,反复读到倒背如流;她们共享有一天要写书赚钱的梦想,仿佛光亮的未来触手可及。


    

然而,命运的第一个岔路口出现在小学升学。

    

尽管经济拮据,但埃莱娜在政府大院当门房的父亲还是愿意出钱让最聪明的大女儿继续读书。而莉拉硬着脖子对她的鞋匠父亲叫嚣她一定要继续上学的结果就是,被暴怒的父亲像破布娃娃一样扔出窗外。

    

后来我才知道莉拉每一次斩钉截铁地对世界说不,其实都是拿一把尖刀抵在了自己的动脉。一直以来,看上去无所畏惧的她不过是在与命运赤身肉搏。


    

就这样,埃莱娜继续读书,而莉拉则失学,被迫到父亲的鞋店打工帮忙。

   

可是,莉拉并未就此消沉,她旺盛的斗志就像一颗洋葱,剥来剥去,一层又一层。困在鞋匠店的她花更多时间阅读,自学课程,为了逃离制定新的赚钱计划。

    

当有钱有势的公子哥索拉拉兄弟开着拉风的汽车招摇过市,看到漂亮的女孩子就威逼利诱拉上车时,街区上其他女孩不仅不觉得不妥,反而难掩艳羡。只有莉拉随身携带一把裁皮刀,发誓索拉拉兄弟胆敢靠近她分毫,她会毫不犹豫地割破他们的喉咙。

    

一路奋战、一路长大的莉拉越来越耀眼,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倾慕。


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太过的锋芒并非什么好兆头。



另一方面,埃莱娜的校园生活却屡屡受挫,竞争激烈,功课跟不上,重遇小时候暗恋的男孩,却发现他喜欢的是莉拉。但仅仅是上学这件事本身,已经让她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是莉拉的隐痛,却成了她手中的王牌。


  

两人的友情始终在无声的支撑与对抗中延续——谁读的书更多,谁先学会希腊语,谁早一步看到大海都是缠绕彼此的线,仿若死结,难分难解。


除了大部分友情里都有的追赶角逐,埃莱娜和莉拉之间更强劲的联结来自同为庶民的根基,共同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学业、生计、婚姻.....

     

很快,她们迎来了命运的第二次迎头撞击。

     

当我们所有人都默认莉拉是埃莱娜的天才女友时,莉拉却选择在十六岁嫁给肉食店老板,早早步入婚姻。

     

婚礼那天早上,埃莱娜为莉拉梳洗,莉拉突然死死地盯着埃莱娜,用一贯坚决的口气近乎命令地对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继续学习。你要一直学下去,我给你钱。

     

埃莱娜微微愣住,半晌才平和地说,哪有人可以一辈子一直读书呢,到了一定程度就没学可上了。


莉拉不为所动,黑眼睛像淬了毒的匕首一样,闪着寒光,说,不,你不一样,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



在我尚未完全消化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情感已经先于理智,瞬间落泪。


仿佛从不知怕为何物的莉拉终于示弱。


原来当许多人仰慕她的才智、她的勇气、她的抗争时,她却寄希望于好友,完成她无法完成的梦想,过上她无法过上的人生。

          

如莉拉所愿,最后埃莱娜才是她们之中走出那不勒斯的胜者。

      

其实,早在童年那次两人相约看海,她们不同的人生走向已经初见端倪。

      

莉拉提出逃课去看海,埃莱娜犹豫再三之后才勉强答应。两人手牵手朝大海的方向走去,原本胆怯的埃莱娜随着目的地的接近,脚步越来越雀跃轻快,而莉拉却频频回头,犹疑不定。

     

最终,莉拉挣开埃莱娜的手,原路折返。   



我大概懂莉拉那时候的迂回迟疑,那是人面对重大的、剧烈的、难以承受的感情时,不知如何是好的珍重,就像塞林格说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或者梁山伯从此不敢看观音。

     

莉拉怕看不到海,也怕看到海;怕海不如自己想象中壮阔,更怕海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壮阔。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说,“按照我的意图,莉拉是最根深蒂固的那不勒斯人,最具有反叛精神,最有创造力,同时她又自觉地把自己封闭于这个城市的空间里。”



最具反叛精神的莉拉反而没能走出那不勒斯,一方面是现实所迫,另一方面,某种程度来说她整个人、她的光与热都是建立在对那不勒斯的反叛之上。


莉拉就像最骁勇的斗士,天生属于战场。而那不勒斯就是她的战场、她的舞台、她的紫禁城,孕育和激发了她全部的潜能和斗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萨宾娜,也是一个以反叛为美的女人,所以她的人生处于接连不断的背叛之中。父母、爱情、甚至祖国,她都一一掀翻在地。


可是,当有一天她的父母、爱情、祖国彻底消失时,她感受到的却是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原来胜利的尽头空空如也。


莉拉和那不勒斯根本就是棋逢对手,互相成就。


埃莱娜恰恰相反,她想要逃离那不勒斯的愿望几乎跟她想要远离莉拉的意愿一样与日俱增。站在莉拉身边的她,就像一盏亮在烈日底下的灯,发出的每一缕光都被无情吞没。


可是,当结尾的婚礼上,绝望痛苦的莉拉在人群中搜寻到埃莱娜的目光,两人四目相对,沉默落泪。


那一刻,我一厢情愿地坚信这两个从小互相支撑、彼此羡慕、又暗暗较劲的女孩,不论经过多少聚散沉浮,一旦她们共同的敌人——强权、不公、对女性无情的打压——出现,她们一定会像童年面对男孩们猛烈砸过来的石头一样再次联手,将那些石头一个个捡起来,然后狠狠地扔回去。




如果看到这里,你以为这会是一个女性挑战男权,并且最终获胜的励志故事,恐怕要失望了。


埃莱娜和莉拉并非头顶光环、所向披靡的大女主,只不过是普通人的生活被写进了故事。她们一生激越的抗争,归根结底,不过是庶民的斗争,是下等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有些人一出生就落在云端,日月星辰,都不过探囊取物。而另一些人却生在沼泽,光是挣扎着不被泥浆裹挟淹没,已经虚耗半生。


庶民的斗争真的低俗吗?不,我想只是有一点荒诞、一点悲哀罢了。


那不勒斯两个女孩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而此时此刻我只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童年的埃莱娜和莉拉一样,将一生中所有恶意砸向我们的石头一个个捡起来,然后,连筋带血地砸回去。





     



评论 ( 8 )
热度 ( 1026 )
  1. 共2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穿条纹睡衣的阿盐 | Powered by LOFTER